八旬传承人携手“90后”博主,让邵阳布袋更有“戏”!
“咚咚咚咚锵………”联展现场,半米见方的戏台前围满了观众,80岁的刘永安正用传统邵阳布袋戏为大家表演,“90后”博主万洁则在一旁用镜头和所有关注布袋戏的“粉丝”们进行互动。一场跨越两代人的文化交流与传承,在这里拉开帷幕。
“咚咚咚咚锵………”联展现场,半米见方的戏台前围满了观众,80岁的刘永安正用传统邵阳布袋戏为大家表演,“90后”博主万洁则在一旁用镜头和所有关注布袋戏的“粉丝”们进行互动。一场跨越两代人的文化交流与传承,在这里拉开帷幕。
5月26日,抖音发布《2025抖音非遗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来,抖音新增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超2亿条,同比增长31%;1400万网友通过抖音分享非遗体验,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7499亿次,平均每天有6.5万场非遗直播。
从业35年,师承王健、李清和,精通工尺谱和所有17件乐器的演奏,创新性地提出简谱教学法与图示教学法。使“草台班”登上三尺讲台,使原本封闭式的“口传心授”技艺变得易学,易于传播推广。李阿才在官山村山前社的谷仓创办“大吹间”,并在村部文体中心、镇村小学音乐课堂等地
云南大理白族扎染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翰敏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白族姑娘,她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希望能让世界各地的人了解扎染技艺,让这抹蓝绽放。和她有同样诉求的还有彝族山歌代表性传承人王富怀,彝族山歌有一个特点,有一些音律在钢琴上找不到,必须是口传心授,在耳边听,“
“我们从第六届文博会开始,每年都会来。”在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山西展馆内,非遗传承人韩瑞来带来的金钱石雕刻让现场观众领略到传统雕刻艺术与自然造物的奇妙融合。
24日适逢周末,位于天津和平区的一家手作集合店内,“90后”田静手持金丝镊将铜丝掐成海棠花纹,这是掐丝珐琅工艺的关键步骤。田静是一名律师,这是她首次体验掐丝珐琅技艺,“感觉平日处理案件积攒的压力,随着金丝在线条间游走的节奏被一点点熨平了。”当前,与非遗相关的手
由孟子公益基金会主办的第六届“东方文明·高峰对话”5月20日在湖南长沙举行。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博鲁特·帕霍尔、农工民主党原副主席、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汪纪戎、社科院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卓新平、孟子
大会首次联动全国200余位非遗传承人及近百位青年创作人,以“视界非遗 创见未来——打造非遗传播新生态”为主题,通过专业培训、实景创作、成果展播等多元形式,探索非遗数字化传播新路径。六大平台同步启动“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通过流量扶持、创作激励等机制培育新
以“视界非遗 创见未来——打造非遗传播新生态”为主题的“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已在5月24日晚拉开序幕。作为本次大会推出的重磅单元,25日上午,“非遗视频创作大师课暨经验交流分享会”如期举行,现场进行了传承人与创作人对接会。
本活动面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青少年学生,旨在通过原创绘本形式,鼓励大家展现家乡端午节的独特魅力,传承端午文化,营造争当文化复兴栋梁的氛围。
那一刻,第一反应是,茉莉花茶原来还是有基础群体在的;第二个反应就是,嗯,看来,无论在哪个行业里,只要坚持不懈,哪怕大家都转移阵地了,你还可以凭借朴素的坚持,获得最终的认可。
在蜿蜒的山道间,在古朴的村落里,总能看到一个背着药箱的身影匆匆而过。他就是中医传承人李善人,用半生光阴诠释着医者仁心,以实际行动书写着大爱无疆的篇章。从帮扶贫困乡亲到免费送医送药,从传播中医知识到修路造福乡里,他的每一步善举都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
黄金坳龙窑土陶兴于明清时期,是湖南传统民间陶瓷艺术之一。现年76岁的老匠人张克明从9岁开始学习制陶,生产出的传统家用器皿光滑美观、环保耐用,广受市场青睐。黄金坳龙窑土陶烧制工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他又在怀化城区的嬉麓·非遗特色街办起了“陶罐罐手
杨进邦,国家级非遗项目临沭柳编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劳动模范,现为临沭县柳雅堂柳艺工作室、临沭柳编非遗工坊、临沂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从艺50多年以来,他始终致力于做好柳编技艺传承、保护,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目前收徒9位,将其中一位徒弟解印权培养
2025年5月23日,“非遗+文旅”旅游产品开发推广项目签约暨慈善捐赠仪式在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举行。本次活动进一步体现了慈善助力非遗保护的创新模式,通过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升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鼓儿哼作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现在鼓儿哼最后一位传承人也已经年过八十。
夏日,走进陇东腹地的西峰区后官寨镇马集村,一间充满古朴气息的陶艺工作室里,陈列架上琳琅满目的陶塑作品静静诉说着泥土的传奇。形态各异的茶具、精巧别致的碗碟、典雅大气的花瓶,每一件作品都栩栩如生,从人物塑像到实用陶器,无不彰显着匠人精湛的技艺与独特的艺术匠心。
“咔嚓—沙沙—”推开青山区钢花村街道南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木门,木香裹着细碎声响扑面而来。一位短发女子正伏在案前,手中的刻刀如蝴蝶振翅般轻盈跃动。木屑纷飞间,粗犷的椴木竟“活”了起来:云雾翻涌处,楚辞中的山鬼含睇浅笑;刀锋游走时,少司命的衣袂随风翩跹。
“一针一线纳乾坤,一鞋一履传匠心。”在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联升”)的工作间里,80后非遗传承人徐文浩正手持银针,专注地在千层底上穿梭,传承百年的制鞋技艺在他手中焕发新生。作为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文浩用十余年
2025年5月18日,贵阳街头化作绚丽的民族文化长廊,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盛大启幕,近3600人的巡游队伍身着惊艳服饰、载歌载舞,上万市民游客共赴这场文化盛宴。202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文旅融合赋能贵州民族传统刺绣创新设计与应用”研修班学员